10月25日,2025中国水利学术大会在江苏南京河海大学召开,开幕式现场中国水利学会正式揭晓“2024年度水利领域重大科技进展”。这是中国水利学会发布的水利领域前沿和最新发展,由院士专家从众多成果中遴选基础研究类和技术创新类共9项成果。我实验室河口海岸综合治理和保护研究团队完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海堤防御能力和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功入选。该项目由博士生侯堋和郑金海教授、陶爱峰教授等共同完成。
风暴潮是我国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海岸海洋灾害,海堤作为防御风暴潮的关键工程,其功能提升至关重要。粤港澳大湾区现有海堤总长约2100公里,面临两大突出难题:一是传统加高堤顶的提标方式易与城市景观和生态保护产生冲突;二是在强浪潮冲击下,有限堤岸空间内生态化措施严重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以实现“有限堤高条件下防潮安全、生态景观与城市功能协同提升”为目标,系统开展了从机理认知、理论创新到技术产品研发的联合攻关,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海堤防御能力与生态功能协同提升的关键技术体系。主要创新包括:
(1)揭示了海堤破坏向背水坡转移的新特征与溃决机理,创新提出“三重防护、模块组合、系统优化”的海堤生态化设计理论;
(2)研发了堤前植物配置消浪等成套技术,实现了有限堤岸宽度内消浪效能的最大化;
(3)发明了系列生态鱼礁产品,使堤岸周边生物多样性提升4倍。
该成果已获国家专利授权15项、软件著作权18项,出版专著4部,牵头制定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3项,并成功应用于广东省生态海堤建设等行业重点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防潮安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其中,在广州南沙灵山岛尖的工程实践已成为国内生态海堤建设的标杆案例,在香港西贡等岸线的应用也获得了香港政府的高度认可。
